2019年5月7日星期二

体育频道: “秒换U23”为哪般?(体坛走笔)

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秒换U23"为哪般?(体坛走笔)
May 8th 2019, 00:00, by 彭训文

  北京国安队守门员郭全博(右二)准备替补登场。
  新华社记者 曹 灿摄

  ■ 当多支中超球队主教练为了成绩竞相模仿操作,U23政策设立之初希望达到的培养年轻球员的目标又如何完成呢?

  

  正在进行的中超联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球迷目光,各支球队为了战绩纷纷调兵遣将。遗憾的是,一些相似场景又出现了:在中超第八轮河南建业队对阵北京人和的比赛中,开场不到两分钟,河南建业队一名U23球员就被主帅换下,这是该球员连续第二轮被"秒换"。而就在几天前的一场足协杯比赛中,深圳佳兆业队仅派遣两名U23球员上场,未能完成中国足协要求的3人次以上,因而被判为0比3告负。

  不同的比赛,相似的情景,为何一再上演?有人说是追求成绩使然,有人归咎为管理层和相关工作团队疏忽。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道理。但仔细推敲一番,其中缘由恐怕不尽于此。

  如果说是为了成绩,主教练将其认为难当大任的U23球员"秒换"下场,确是合理利用规则、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这意味着球队要浪费换人名额、扰乱球队攻防节奏,不到万不得已,教练这样做费力不讨好。不过,需要追问的是,当多支球队主教练为了成绩竞相模仿操作,U23政策设立之初希望达到的培养年轻球员的目标又如何完成呢?

  如果说因为俱乐部年轻,工作人员在理解中国足协U23政策时疏忽了,或者研究得不深刻、不深入、不彻底,这也可以理解。深圳佳兆业队作为中超新军,犯了错,受了罚,不应过于苛责。不过也要多问一句:俱乐部为何不把更多时间和经历放在培养、挖掘可堪大用的新秀身上呢?

  这些"如果"大行其道,归根到底是急功近利在作祟。一些俱乐部尤其是联赛新军、中小俱乐部,出于经营或成绩压力,根本没有时间、精力、资金来谋划青训。而职业足球运行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急功近利,不重长远,缺少市场盈利手段和球迷服务意识,那俱乐部注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即使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利益,也难掩基础之羸弱、难以支撑多长时间。

  中国足球职业化也有数十年时日了,我们的职业联赛、社会足球、校园足球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球场乱象、戾气也在提醒我们,积淀足球传统和足球文化,恐怕才是亟须关注的事情。需知,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足球水平的关键因素并非金钱或人口,而是其足球文化。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提升,最终离不开足球文化的深厚积淀。

  足球文化从哪里来?其实就在于每一位足球参与者的举动中。这需要政策制定者足够职业和专业;需要球员足够敬业和自律;需要球迷足够成熟和理性;需要学校足够开放和配合;需要家长足够鼓励和支持。当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而不是寄望于别人,全社会就一定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